“天價古瓷”塵埃未定,央視又欲“探索發(fā)現”

  【南京日報報道】(記者 蔣海燕 王海妮)24日,“天價古瓷”鑒賞會在本報舉辦。向先生一行專程攜帶4件窖藏“天價古瓷”和其他5件藏品,從鎮(zhèn)江趕來。本報10名幸運讀者和本市幾位陶瓷收藏專家親臨現場,圍繞這批神秘藏品進行熱烈探討。

  權威機構鑒定過的“珍品”

  在眾人好奇的注視下,向先生首先拿出窖藏“天價古瓷”中的4件藏品:白釉印花花口盞、白釉龍紋“尚藥局”銘文蓋罐、“聚秀”款葵口魚紋印花碗、紫釉蓋罐。這4件藏品都是經過國家博物館文物科技保護中心鑒定過的,向先生還出示了4份檢測報告的原件。向先生指著藏品對大家一一介紹道:“看!這個白釉印花花口盞,通體施白釉,盞外可見淚痕與竹絲刷紋,盞內印有盛開的兩層蓮花,共34個花瓣,清晰可見。白釉龍紋‘尚藥局’銘文蓋罐為母子口蓋罐,蓋面刻有龍紋。據文獻記載,‘尚藥局’款是盛放藥品的盒子,國內僅浙江博物館藏有一件!坌恪羁隰~紋印花碗碗口微敞呈葵口式,淺圈足,露胎處呈潔白色胎。牙黃的釉色溫潤高貴,顯出玉般光澤,碗中印有3條魚在蓮花中游動的動態(tài)畫面。紫釉蓋罐內施白釉,外施醬色釉,定窯素以精美的白瓷著稱于世,‘紫定’是定窯瓷器中的醬色,因稀少而十分珍貴。”“為什么這些上千年歷史的宋代瓷器一點磨損都沒有?”一位藏友指著光鮮如新的藏品脫口而出!斑@4件都是窖藏的,和傳世、出土藏品有所不同!毕蛳壬f,“傳世藏品一般為實用器或觀賞器,人們常常接觸把玩。經過幾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代代相傳,器物表面會留下痕跡,行話叫‘軟道’。而出土的,因為不管南方的土還是北方的土,都含有酸性或堿性物質,對器物有不同程度腐蝕,導致釉面剝落或有輕微斑痕。而我的這批窖藏瓷器,在上世紀30年代初我岳父接手時,就被細沙掩埋著,所以既沒有‘軟道’,也無斑痕。但由于自然老化的原因,器物表面上有層‘酥光’。”

  眾說紛紜,仁智各見

  介紹完后,向先生邀請大家上前觀看。幾位收藏愛好者立即湊上前去,小心翼翼地摩挲著“天價古瓷”,相互交流著贊許或疑惑的眼神(如圖,南京日報記者姚強攝)。一番打量后,收藏愛好者王春洪興奮地告訴記者:“我覺得這些是對的,因為它這符合定窯瓷器的特征。釉面、胎體、芒口、指甲痕都符合!倍鄶凳詹貝酆谜弑硎荆苌儆袡C會見識到定窯的完整器物,因此無法判斷是真是假。幾位陶瓷研究專家并沒有急于上前一探究竟,而是不慌不忙地從包里拿出一堆瓷片來。江南貢院歷史陳列館館長周道祥告訴記者:“我們這里有一些定窯的標準器物瓷片。其中有些是南京出土的,宋高宗趙構建炎元年在南京即位,這些定窯瓷器應該是宋朝皇族在南京流傳下來的宮廷御用器物;另一些是從河北曲陽定窯遺址采集到的標準器物殘片,其中有盤、碗、罐等。和存世定窯瓷器相比,在器型上會有些差異,但質地相差不會太大!币环瑢Ρ群,周館長告訴記者:“我感覺還是有些差異。首先看釉色,定窯瓷器釉面為‘亞光’,表面潤澤;其次,定窯瓷器印花工藝非常高超,圖案自然;再次,白瓷積釉處釉色并非白色,而微微泛黃、發(fā)青;最后,瓷器上刻花刀法細膩,一氣呵成,即使一刀不到位,也絕不加第二刀。”至于國家博物館文物科技保護中心提供的檢測報告,有些專家對其中“樣品成分與宋代定窯白釉表面成分符合較好”的“含糊”說法表示“不理解”。對于專家的質疑向先生表示理解,但他也認為,定窯瓷器存世量很少,在收藏界有爭議是難免的;而且,定窯系列包括很多窯口、無數器物,而“標準瓷片”并非包羅萬象,因此藏品和瓷片對比有些差異,并不能說明藏品本身不對。

  專家談“收藏經”

  鑒賞會上,周館長告訴記者:“現在收藏正成為繼股市和房地產之后最熱門的投資話題,收藏鑒賞知識也尤其受到關注,F在文物鑒賞多用三種方法,一是科學法,二是對比法,三是經驗法。科學法聽起來最科學,其實卻沒達到應有效果。對比法就是用‘標準器物’和藏品對照,這個方法比較直接有效,但最大的問題是‘標準器物’并不全。經驗法聽起來最不可靠,‘連猜帶估’的。其實并非如此,它恰恰是目前最有效的方法。它要求鑒定的人有全面的知識和實踐經驗積累,能從胎、釉、器型等各個方面進行判斷!贝送,收藏心態(tài)也非常重要。周館長告訴記者,自己接觸到一些收藏發(fā)燒友,想通過一兩件藏品一夜暴富,這種心態(tài)是不足取的。隨著鑒賞會的結束,“天價古瓷”系列報道也暫告一段落。但“樹欲靜而風不止”,中央電視臺《探索·發(fā)現》欄目組的工作人員鑒賞會當晚給南京日報記者打來數個電話,對本報“天價古瓷”系列報道表示出極大的興趣;蛟S隨著央視記者鏡頭的深入“探索”,圍繞“天價古瓷”會有更多的“發(fā)現”。南京日報記者將密切關注,將“天價古瓷”的最新進展及時披露給廣大讀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