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萬壺堂”里圓陶瓷夢

  馬氏兄弟奮斗近20年,創(chuàng)作、收藏了一萬多件瓷器,在不到一百平方米的屋子里開設博物館——

  在河北區(qū)中山路附近一間不到一百平方米的屋子里,擺放了一萬多件瓷器,這就是萬壺堂陶瓷博物館。這里的瓷器琳瑯滿目,造型各異。瓜形的茶壺泛著綠色,一對白鴿造型的瓷壺仿佛正待飛翔,青花瓷壺上的圖案更是栩栩如生。這些都是馬冀良、馬冀武兄弟奮斗近20年的見證。

  迷戀“景德鎮(zhèn)

  馬氏兄弟(左一為馬冀武、左二為馬冀良)

  馬冀良、馬冀武兄弟從小住在河北區(qū)四馬路一帶,在這條不太顯眼的小街上,到處可以看到木雕、磚雕、石刻等文化藝術品,兩人受到耳濡目染。說起對瓷器的感情,兄弟倆可是滔滔不絕。1988年,兄弟二人到景德鎮(zhèn)旅游,在朋友的帶領下來到景德鎮(zhèn)陶瓷博物館,看到了許多景德鎮(zhèn)瓷器的精品,經(jīng)過3天時間的參觀,他們被這些瓷器精湛的工藝所吸引,被陶瓷文化的藝術魅力所打動,從館中數(shù)萬件展品中看到中國陶瓷燦爛的歷史。這是他們第一次真正接觸瓷器藝術,第一次感受到陶瓷的美麗,從此他們就對瓷器著了迷。

  鉆研陶瓷工藝

  在隨后的十幾年中,兄弟倆收集了幾乎所有國內出版的有關陶瓷的書籍進行學習,并在景德鎮(zhèn)參加生產實踐。他們還走訪了近百名老專家、老工人,學會制坯、著色等工藝,并送至景德鎮(zhèn)燒制,終于從外行變成行家。隨著對瓷器的深入研究,他們發(fā)現(xiàn),收藏瓷器藝術品成為越來越多民眾的愛好,但全國各地的博物館極少收藏清代以后的瓷器。經(jīng)過調查,原因在于瓷器風格落后,造型不能與時俱進。于是他們在傳統(tǒng)的基礎上改良制作工藝,制作出符合現(xiàn)代人審美的瓷器。2005年1月,萬壺堂陶瓷博物館成立了,陳列了兄弟倆的作品和他們收藏來的共一萬余件瓷器。憑借多年“玩瓷器”的經(jīng)驗,在參考和借鑒大量陶瓷書籍后,他們還編寫出《中國陶瓷藝術大典》,圓了近20年的夢想。

  1996年為紀念香港回歸,馬氏兄弟經(jīng)過十年的創(chuàng)意和設計,制作了“紀念香港回歸組壺”。這套組壺共計99把,有78種造型、98幅畫面、78幅題詞,現(xiàn)已成為國家二級文物。

  傳播陶瓷文化

  自從萬壺堂陶瓷博物館開業(yè)以來,來這里參觀的人絡繹不絕。博物館對參觀者免費開放,兄弟倆還向他們講解一些收藏瓷器的知識,在他們的努力下,瓷器愛好者的隊伍在不斷壯大。一些瓷器收藏者經(jīng)常聚在博物館里相互交流,相互學習。對于初學者,萬壺堂甚至提供了熱線電話,只要有瓷器方面的疑問,一個電話就能幫助解答。兄弟倆說:“開辦這個博物館就是為了給瓷器愛好者提供一個專業(yè)場所,增進彼此間學習的機會,傳播中國古老的陶瓷文化,使更多人熱愛這項藝術!